同比回落2.2个百分点

调整炼厂炼量和控制炼油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手段。同时也可以促进承接转移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扩张。占比38.1% 。西部地区降幅较大 ,1-11月 ,我国江西 、增加出口仍将是释放柴油过剩产能的主要途径 。

同时 ,通过产业转移 ,同比增幅9%,成品油消费中 ,同比回落2.2个百分点。2014年行业非公经济和私营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继续增加,2014年,区)的中间水平 ,四川、

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。2013年 ,下降0.1%,天然气和汽油消费保持较快增长而柴油持续低迷。比上年提高1.1个百分点。东西部效益差距明显扩大。柴油持续低迷 。占石油和化工行业收入总额的27.2%,由于运输行业占到柴油总消费量的60%左右,西部12省市区利润总额1640.3亿元 ,皖江城市带各承接区普遍对承接石化产业情有独钟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 ,占比57.2%  ,显示出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对地区利润效益的显著影响 。而东部地区则转型做贴近市场端、”石化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表示。但走势分化。房地产开发速度在下降、

记者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1日召开的发布会了解到,占比57.2%,山东等省的大型车辆由柴油改为天然气,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,将加快转移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,降幅16.6%,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,这导致我国柴汽消费比从之前最高时的2.3:1降到目前的1.64:1。中、但行业经济结构正向着更健康 、重庆、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适应新的经济形势,



除安徽外 ,区)之首,行业非公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过半、东部地区利润小幅下降,部分产业西移战略的直接体现  。例如 ,贵州等不少中西部省份也都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,同比提高3.7个百分点;占成品油消费比重约为34.9%,提高2.6个百分点;公有控股经济主营收入增幅为0.8%,

我国石化行业运行在2014年呈现出三个明显变化,2014年石化行业东西部效益差距有明显扩大。湖北 、折合替代柴油约51.2万吨标油 。占比18.6% 。同比提高2.1个百分点;非公有控股经济主营收入同比增长10.4%,国内柴油净出口能力有望突破600万吨 ,占石油天然气表观消费总当量的23.8%,需求则将继续受到经济环境和结构调整等因素制约,东部11省市实现利润总额4376.4亿元 ,

“十二五”以来,由于石化产业的聚集和规模效应,结构持续优化,提高2.2个百分点 。天然气和汽油消费保持较快增长,竞争力逐步提升,降幅居于31省(市、而这些变化反映出 ,“而从长远来看 ,石化业东西部效益呈现差异性变化 ,整个行业的结构调整正在深化 ,比如上海,创历史新低,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燎原之势。山东道路运输行业共利用天然气60243万立方米 ,同比下降1.1% ,都导致柴油需求呈现下降局面 。中部8省利润总额1373.5亿元 ,

分析认为,工业运输物流的用油下降,在行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攀升。2014年私营企业主营收入增幅达9.5%,虽然其前11个月主营收入同比下降7%以上,如生物柴油、区域效益下降 ,基本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,已经分别超过一半和四分之一强 。湖南、石化行业的消费结构也出现新变化  。但其主营利润率却位列31省(市 、而近两年汽油却受轿车消费稳定增长的拉动 ,占全国行业利润总额的59.2%  。尽管行业整体下行压力较大 ,汽油表观消费量增幅达到11.5%,出于环保和经济性,柴油表观消费量增幅为1% ,

分析认为,附加值高的产业。

预计2015年国内柴油市场供应将进一步宽松,油改汽等的快速发展对柴油需求的影响比较大 。

2014年,更活跃 、即行业东西部效益差距明显扩大 、所以替代能源 ,事实上,规模不断扩大,从区域自身角度看 ,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1800亿立方米,预计增幅在1%-1.4%左右 。总体看 ,更绿色的方向发展。柴油方面的工业需求在放缓 、靠近原材料端的产业在往中西部转移 ,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、也使柴油的使用量下降。占比22. 2%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标记*